“國家被動式建筑鄉村總部基地”落戶武漢江夏
2017-11-17
“國家被動式建筑鄉村總部基地”落戶武漢市江夏區,這是記者11月16日從“魯湖小鎮創建啟動儀式”上了解到的消息。
四季花開·魯湖小鎮[中國被動式建筑(武漢)總部基地](以下簡稱魯湖小鎮)項目位于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辦魯湖西片區,總體規劃面積約2萬畝。區域地處長江中下游、中國中部,氣候冬冷夏熱,是被動式建筑的適宜地區。
魯湖小鎮項目開發建設主體為國建聯城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國建聯”)和武漢山水花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各級政府支持,攜手中國城鄉建設產業聯盟和中國被動房聯盟成員企業,打造集“濱水生態休閑、低碳環保生活、被動式建筑民宿酒店、現代農耕體驗、樂活養生養老”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被動式建筑休閑度假小鎮,計劃總投資23億元。
其中國家被動式建筑鄉村總部基地是魯湖小鎮的產業軸心和特色服務配套區,主題定位為研發孵化,生態康養。以魯湖區域優越的庫灣農房資源,整合農業生態園景區等優勢資源,結合低碳環保、休閑康養需求,通過對現有農房及其它建筑物進行恒溫、恒濕、高富氧、近零能耗被動式建筑改造,形成可向全國推廣示范的具有“研發設計、培訓體驗、展覽展示、材料創新、施工訂單”等完整產業鏈條的國家被動式建筑鄉村總部基地和生態康養圣地。
同時與此次產業對接的中國城鄉建設產業聯盟理事會主席、住建部原總工程師姚兵在發言時指出,魯湖小鎮定位為中國首個被動式生態建筑康養小鎮,聯盟以其為標桿,標定了兩個高度:一是中國智慧小鎮、海綿小鎮、綠色小鎮的典范;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經典案例,要把美麗鄉村計劃、精準扶貧計劃、市民返鄉計劃落在實處,實現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發展,這是個綜合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配合聯動,共同發力。聯盟和江夏區政府共同成立魯湖小鎮建設協調工作組,研究解決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共同完成一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
聯盟秘書長汪法頻代表聯盟對江夏區委區政府表示感謝,同時他也表示,聯盟一直在關注并認可魯湖小鎮的建設,愿意將這個項目作為標桿,全面開放資源,從項目定位論證、規劃設計,尤其是投資融資、爭取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大力傾斜。
據魯湖小鎮民居被動式改造的承建方代表湖北金墾建設投資集團董事長程紅明介紹,魯湖小鎮將有機融合一二三產業,全域實行智能化,所有構造物均采用綠色建材和清潔能源,最大限度節能減排。
小鎮建成后,將徹底改變村塆面貌,同時解決當地1000人以上農村人口就業,確保農業增收、農村變美、農民致富,成為中國三農問題解決的經典案例,成為智慧小鎮、海綿小鎮、綠色小鎮的典范,并每年為國家提供稅收5000-8000萬元。
被動式建筑介紹
被動式建筑就是一種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的建筑。1990年,最早的一批被動式房屋在德國建成,26年來,這種超低能耗建筑在全世界開花結果,我國也已擁有自己的標準。這種建筑采用先進節能設計理念和施工技術,有效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太陽能輻射和室內非供暖熱源,以及內置的新風系統和能量回收裝置,使建筑圍護結構達到最優,保溫、隔熱和氣密性能達到最高,室內恒溫恒濕,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外界能源的依賴。特別是在冬冷夏熱地區,其優勢更加明顯。(中華建設網)